石化管道带压开孔施工后,封堵后的维护周期是多久
带压开孔机作为施工的关键设备,其维护保养情况会影响封堵效果和管道安全。每次开孔后,要检查堵塞杆的导向是否有损坏;每一次高温作业,或含侵蚀液体作业后,均应更换密封元件;每次带压开孔后,应清洗外部脏物;每六个月或30次功课后,均应拆卸机器一次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规范直接规定石化管道带压开孔施工后封堵的具体维护周期,但可以结合相关通用维护要求及具体情况来确定大致的维护周期:
设备层面:带压开孔机作为施工的关键设备,其维护保养情况会影响封堵效果和管道安全。每次开孔后,要检查堵塞杆的导向是否有损坏;每一次高温作业,或含侵蚀液体作业后,均应更换密封元件;每次带压开孔后,应清洗外部脏物;每六个月或30次功课后,均应拆卸机器一次,对每个零件进行润滑;同时要防止损坏机器顶部六角驱动杆,定期对棘齿摇柄进行润滑。
管道层面:对于管道整体的维护,若管道为GC1、GC2级压力管道,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6年,也可按照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结果确定,一般不超过9年;GC3级管道的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9年。不过这些是管道整体的检验周期,并非专门针对带压开孔封堵后的维护周期。
若管道出现新投用、发现应力腐蚀或者严重局部腐蚀、承受交变载荷可能导致疲劳失效、材料产生劣化、在线检验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检验人员和使用单位认为需要缩短检验周期等情况,应适当缩短检验周期。
实际操作中,维护周期还会受到管道内介质特性(如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等)、管道运行压力和温度、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用单位应根据具体的管道状况、施工工艺和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封堵部位的安全可靠。
石化管道带压开孔施工后,评估封堵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密封性评估
压力测试:向管道内缓慢加压,使压力逐步升高至设计压力的1.1 - 1.5倍(具体倍数依据相关标准和管道实际情况确定),并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数小时)。在保压过程中,密切观察压力变化情况。
若压力下降值在规定范围内(一般根据管道等级和设计要求确定,如压力下降不超过初始压力的1% - 5% ),则表明封堵部位密封性良好;若压力下降过快或超过规定值,说明可能存在泄漏问题,需要进一步排查。
泄漏检测:采用专业的泄漏检测设备和方法进行检查。例如,使用气体检测仪检测管道内是否有介质泄漏的气味或特定气体成分;利用超声波检测仪检测封堵部位周围是否有异常的超声波信号,因为泄漏时介质流动会产生超声波;还可以使用红外热成像仪,通过检测封堵部位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因泄漏导致的热量异常变化。若检测结果显示无泄漏迹象,则封堵效果较好。
结构完整性评估
外观检查:仔细观察封堵部位的外观,检查封堵头、夹具、密封胶圈等部件是否有损坏、变形、松动等情况。如封堵头表面是否有裂纹、磨损,夹具的螺栓是否拧紧且无松动,密封胶圈是否有破损、老化等现象。若外观检查未发现明显问题,则说明封堵结构在初步观察下是完整的。
无损检测: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封堵部位进行进一步检测,以确保其内部结构没有缺陷。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
超声波检测可以检测封堵部位内部是否存在裂纹、气孔等缺陷;射线检测能够清晰地显示封堵部位内部的焊接质量等情况;磁粉检测则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若无损检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则表明封堵部位的结构完整性得到保障。